校属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评价改革,在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优化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管理,实行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管理模式。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项目管理改革(一)实行备案管理。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管理权限下放至各项目承担单位,探索实行“项目承担单位自主实施、主管部门审核监督、科技厅备案管理”的方式,给予科...
校属各有关单位:按照工作安排,根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要求,现将2024年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验收工作通知如下:一、受理时间本年度结项验收分两次受理,第一批于5月30日之前提交,第二批应于10月10日前提交,不再发布通知。二、受理范围2021-2022年度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提前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2023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三、受理...
校属各有关单位:根据《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精神,按照河南省科技厅《关于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豫科〔2024〕56号)要求,现将教育厅提名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名范围通过省教育厅评审并公示的202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奖励项目以及往年获奖的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为省属高校。二、奖种项目征集各高校按照省教育厅评审通过的《202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奖励名...
本网讯(通讯员 于永齐)近日,我校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催化研究团队在有机合成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在化学领域自然指数刊物Organic Letters、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发表多篇学术研究论文,为中大环化合物合成、有机硅化合物合成以及电催化合成领域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成果1]铜催化下烯炔酰胺的[2+2]环化/扩环反应:构建中大型环烯炔的催化环化是制备环状化合物的一种有效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合成多种四至六元...
本网讯 4月29日下午,应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院邀请,安徽大学王姗姗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AI赋能下的认知模型域适应与智能教育研究”的学术报告。王姗姗教授针对深度学习依赖于大规模数据标记,导致模型训练成本高且环境自适应性差的问题,介绍了借助“域适应”技术范式,从算法的“安全性和适应性”出发,研究多场景复杂环境下的域适应方法。同时,王姗姗教授介绍了智能教育领域的个性化认知建模、知识追踪等前沿技术。王...
报告题目:乡村旅游绅士化及其对乡村规划建设的启示报告人:陈培培报告时间:2024年4月30日(周二)上午9:00报告地点:西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报告内容:在全球范围内,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大地提升了人口、知识、观念的流动的可能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城市到乡村流动的人口,这种新的消费导向的流动不同于传统的旅游,他们积极参与构建混合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方式的绅士化空间,促进了乡村旅游绅士化的发...
本网讯(通讯员 杨树琼)4月26日下午,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张猛、党委书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吕国强、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银庆一行到我校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进行访问交流。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牛秋红、现代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李丹丹、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廖闯、副院长庞发虎及学院相关方向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牛秋红主持。牛秋红首先对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本网讯(通讯员 杨树琼)4月26日上午,牧原实验室行政副主任张立辉、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韩怀及人力资源主管李苑一行到我校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进行交流座谈。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牛秋红、院长姚伦广、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波、院长邱东方、现代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李丹丹、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廖闯及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姚伦广首先对牧原实验室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生...
报告题目:AI赋能下的认知模型域适应与智能教育研究报告人:王姗姗报告时间:2024年4月29日下午14:30报告地点: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内容简介:深度学习依赖于大规模数据标记,导致模型训练成本高且环境自适应性差。域适应学习在可控的假设条件下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但在多场景的复杂环境下,该前提假设无法得到保证,易导致模型泛化性和域适配“失效”,成为制约深度学习技术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该关键问题,借助“域适应”技术范...
校属各有关单位:为做好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科技创新战略部署,强化科技奖励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国科发奖〔2023〕225号)和《河南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豫政办〔2019〕32号)的精神,重点奖励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具备冲击国家奖潜力;服务河南十大战略,解决前沿“卡脖子”难题;服务河南产业体系,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瓶颈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