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 厚重 睿智 卓越
勤勉严谨 和谐进取
博学求是 笃行自强
复杂搜索
您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学术预告一:

报告题目:均多相融合催化可持续合成

报告人:唐从辉

报告时间:2024.05.25(周六)晚上7: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806-191-103

报告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合成中的一类重要过程,发展绿色可持续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缓解资源匮乏、改善环境污染至关重要。本报告立足于丰产金属催化,发展了基于铁、钴、锰等过渡金属的均相络合物催化剂、纳米催化剂及单原子催化剂体系,通过金属与氮配体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醇、胺、烯烃等小分子的高效转化。这些反应具有较高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条件温和,无需外加氧化剂或仅使用空气作为氧化剂,符合绿色化学和可持续有机合成的发展趋势。

报告人简介:唐从辉,2011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焦宁教授)。随后在德国莱布尼兹催化研究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导师:Matthias Beller, David Sarlah, Liming Zhang),2020年入职华中科技大学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主要从事过渡金属催化、均相和多相催化、绿色及仿生有机合成研究。目前已发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Rev.等高水平期刊论文37篇,研究成果获Reaxys PhD Prize、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五)等奖励。


学术预告二:

报告题目: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硼氮杂芳烃

报告人:杨凯

报告时间:2024.05.25(周六)晚上8: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806-191-103

报告内容:硼氮杂芳烃作为全碳芳香化合物的电子等排体,既能保持分子芳香性,又能调节分子的电子云分布、光电物理性质、氧化还原电势等优点。硼氮杂芳烃极大地拓展了化学空间,并且在药物化学、催化、功能材料等领域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相对于全碳芳烃,硼氮杂芳烃的种类不够丰富,手性硼氮杂芳烃分子尤其匮乏。在此背景下,报告人开发了多种不对称催化策略合成了C-B轴手性、α-碳中心和联烯手性硼氮杂芳烃。这些工作不仅丰富了手性有机硼化合物的类型,也有助于开发新型手性有机硼化合物在催化、医药、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杨凯,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州大学“旗山学者”。2013年本科毕业于南华大学,2018年博士毕业于华侨大学,师从宋秋玲教授。2018-2020年在福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11月起在福州大学化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有机硼化学的研究,已在Nat. Chem.、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上一篇: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光电绿色催化与药物合成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Catalysis》上发表研究成果

下一篇: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环境生态与修复团队在重金属/微塑料污染研究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展开关闭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