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 厚重 睿智 卓越
勤勉严谨 和谐进取
博学求是 笃行自强
复杂搜索
您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本网讯(通讯员邓敏杰)近日,我校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环境生态与修复团队在重金属/微塑料污染研究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在环境科学和生态学领域主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al Pollution、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等发表多篇学术研究论文,为重金属/微塑料污染生态毒理效应和修复措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成果1]植物促生细菌缓解微塑料重金属复合污染机制研究

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构成了潜在威胁,植物促生细菌在微塑料和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水培和盆栽实验表明植物促生细菌主要通过调节植物基因表达、调控根际微生物组成、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途径提高高粱受到的微塑料和重金属复合污染胁迫。该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区TOP,影响因子13.6)和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中科院毒理学一区TOP,影响因子6.8)上,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刘泳岐为第一作者,陈兆进副教授、李玉英教授为通讯作者。

[成果2]分离筛选缓解微塑料重金属复合污染植物促生细菌资源

植物促生细菌资源是其利用的前提,从微塑料重金属复合污染植物根际分离筛选到具有耐受能力和促生能力的菌株14株,盆栽实验表明这些菌株能有效缓解高粱和狼尾草受到的微塑料重金属复合污染,活化土壤矿质营养元素,调控功能菌株丰度和氮磷循环功能基因影响植物生长和镉积累量。该成果发表于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中科院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二区TOP,影响因子8.9)和环境科学(EI期刊)上,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玉和赵锶禹分别为第一作者,陈兆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成果3]微塑料重金属复合污染改变土壤微生物功能

微塑料和镉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环境构成一定威胁,对植物的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尚未清晰。宏基因组学分析表明微塑料和镉复合污染能改变细菌群落组成,微生物代谢、甲烷代谢和戊糖磷酸途径、群体感应、碳代谢等19组代谢途径在微塑料和镉复合污染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微塑料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其生物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该成果发表于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中科院毒理学一区TOP,影响因子6.8)和环境科学(EI期刊)上,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段莉阳为第一作者,陈兆进副教授、李玉英教授为通讯作者。

[成果4]植物促生细菌提高狼尾草修复镉污染机制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为绿色、高效修复方法,其微生物学机制仍需深入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分析植物促生细菌对杂交狼尾草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功能的影响,发现植物促生细菌能显著影响杂交狼尾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改变土壤代谢物谱,主要涉及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嘧啶代谢和嘌呤代谢等通路。该成果发表于Microorganisms(中科院生物学二区,影响因子4.5)上,陈兆进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李玉英教授为通讯作者。

上一篇: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学术预告

下一篇:南阳师范学院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流域生态安全讲座预告

展开关闭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