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南阳晚报》:南阳师范学院4个宿舍全员考研上岸——以奋斗之姿书写青春华章

内容来源:《南阳晚报》 日期: 2025-05-14 15:44 浏览次数:


“从宿舍到名校,4年来相互陪伴的汗水和泪水,此刻竟是那样的甜。”

“一同步入大学校门,一同毕业,一同考研成功继续深造,没想到这样的励志故事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幸福感具象化啦!”

初夏的校园郁郁葱葱,正如南阳师范学院这群逐梦成功的学子心中载满的喜悦和期许。随着2025 年考研拟录取结果的公布,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子以52%的整体考研率刷新历史纪录。104 名学子跨越“研途”星河,成功考研上岸,其中超六成学子叩开“双一流”、985、211 高校大门。这份承载着104个奋斗故事的答卷里,藏着4个全研“学霸宿舍”的集体突围,更跃动着“花开并蒂”奋进群像的璀璨星光。

星火成炬

把“研途”变成热血“团战”

当晨光熹微中的单词本遇见深夜台灯下的剪影,当实验室的显微镜头邂逅自习室的咖啡香,生命科学学院4个宿舍的24位姑娘,在2025年考研季共同谱写了全员上岸的青春华章。

“我们就像相互缠绕的常春藤,既各自向上生长,又在风雨中紧紧依偎,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南阳师院东区一公寓501宿舍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刘洋感慨,大家都在努力,自己又有什么颓废的理由。

望向窗台上见证过无数晨昏的单词本,已顺利考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的闫嘉欣诚恳地说道:“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全员上岸的“学霸宿舍”,曾用实验室的显微镜观察过凌晨的细胞分裂,也用厚厚的错题本记录过上万个英语词汇的积累之路,室友间的互相鼓励照亮了她们共同前进的备考之路。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当东区一公寓313宿舍的朱心怡接到中央民族大学的拟录取通知时,宿舍姐妹们不约而同忆起珍藏的“移动知识库”——在操场共同散步时录制的一条条专业知识点易错语音。“我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带着整个知识网络在奔跑。”考上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的尚凌云,仍记得那些披着星光讨论遗传图谱的情景,每晚熄灯前互相抽背重点知识的青葱时光。

制定详细的作息表,轮流担任“闹钟监督员”,每天清晨六点半准时奔赴图书馆;遇到学习难题时,6人围坐讨论,用思维导图梳理分解;当压力过大时,她们互相分享减压歌单,在操场夜跑中释放焦虑。对于东区一公寓503宿舍来说,全员考研成功,不过是同舟共济时溅起的美丽浪花。

这一个个交织着汗水与欢笑的备考故事,最终凝结成香港中文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20余所重点高校的拟录取通知,验证了“学习共同体”的力量。

破茧成蝶

 学科实践孕育成长势能

望着实验室里精益求精的忙碌身影,那些浸润着学科实践的日夜,如同基因编辑技术般重塑着学生的学术素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在实验失败中磨砺成型,系统的学习方法论在学科竞赛里迭代升级。

“创新大赛的竞赛获奖证书不是终点,而是新赛道的起点。”东区六公寓216宿舍考取中国海洋大学的张玉婕曾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河南赛区三等奖,她坦言,学科竞赛中养成的科学思维、严谨态度和实践能力,让她们在应考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她表示,宿舍自定每周进行模拟考试,复盘薄弱环节。记者看到,张贴在宿舍门后的“学习进度打卡表”,至今保留着6个颜色各异的折线图,记录着从专业课题到面试真题的攻坚足迹。

“那些为学科竞赛熬过的通宵,那些在实验室验证过的数据,那些在项目论证里反复推敲的逻辑,那些在SPCP 项 目中精心培育的微观生命体,都在某个清晨淬炼成考研战场上的破题利刃。”东区一公寓503宿舍的张琪曼已经考取西南大学研究生,她曾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中斩获国家级三等奖。

“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及各类学科竞赛中,力求在实践中锤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他们的考研竞争力。”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牛秋红表示,通过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平台,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更为他们未来深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由学科实践孕育的成长势能,既绽放在诸多学子以丰富的竞赛经验征服考研面试官的耀眼瞬间,更沉淀为踏向高等学府时那份载誉前行的从容。励志的故事仍在续写,彼岸的灯塔已然亮起,以赤诚作帆,每份坚持的努力都将奔赴璀璨的远方。

原文链接:http://epaper.01ny.cn/http_wb/html/2025-05/14/node_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