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杨眉 刘馥涵 图/文)为促进青年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发展近况,通过服务基层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丰富个人实践经验、实现个人价值,近日,我校师生积极响应号召,在校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7月2日,体育学院“体艺交融,以美润心”志愿服务实践团走进南阳市红泥湾镇胡阡营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体育专业优势,精准对接乡村小学体育教育需求,组建田径、足球等6个教学小组。教学中,创新采用“示范讲解 + 一对一纠错”模式,将专业体育教学与趣味互动深度融合。同时,传统体育展演成为课堂亮点,武术、跳绳等传统项目精彩呈现,搭配运动知识宣讲,带领学生触摸传统体育文化脉络,拓宽体育认知边界。

7月2日,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青渠探源”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淅川县丹江渠首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走进丹江渠首,他们认真听从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学习使用仪器进行水质监测,仔细观察并识别水中的藻类种类与形态。随后大家采集水样、操作仪器检测水质,更加直观地理解了pH值、浊度等指标的实际意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次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掌握了基础的水质监测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7月5日,生命科学学院“践行‘两山’理念 青春守护林海”实践团前往淅川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林场为课堂、护林员为“教材”,构建“沉浸学习-实践体验-互动交流-成果传播”链条,实践团成员深入林场感知生态价值,随护林员巡山、开展科普宣传、学习苗木培育。同时还依托专业优势聚焦土壤调研,采集分析样本、生成调查报告,为林场生态保护规划提供参考,用专业行动书写青春助力生态振兴答卷,书写校地协同守护绿水青山新篇章。

7月5日,文学院“寻脉传声”中华文化传承团前往南阳市博物馆、图书馆、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南阳市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们通过陶器、青铜器、玉器书画等珍贵文物,深刻感悟古人智慧结晶与文化传承价值;走进南阳市图书馆,实践团成员们依托地方志、历史典籍等文献资料,系统梳理文化脉络;在南阳市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实践团成员们深入观察公园内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了解南阳本土植物群落与传统农耕智慧,深化对家乡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认知。(编审 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