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杨眉 马海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我校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近日,我校师生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一系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7日,由校团委相关负责同志及20名学生志愿者组成的乡村振兴实践促进团前往社旗县文化周庄开展“艺术赋能乡村发展,美育助力文化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走进周庄,观摩香草制作、布鞋编织等非遗展品,并以非遗元素为创作灵感,将传统纹样、工艺特色融入绘画作品,用画笔赋予非遗技艺青春表达。在红色文化展区,队员们通过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珍贵史料和事迹讲解,感悟红色精神内核,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7月2日,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探寻红色印记 厚植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前往南阳市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队员们在工作人员讲解下,认真聆听了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通过历史文物、珍贵手稿、影像资料等,系统学习了彭雪枫将军投身革命、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参观战斗场景复原区时,队员们严格遵守展馆纪律,保持安全距离,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在艰苦斗争中的坚定信仰。

7月2日,历史学院“青春赴约 新思领航”雨佳志愿服务队前往武侯办事处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伊始,志愿者们聚焦社区卫生死角、公共区域等重点地带,开展环境清扫整治工作。他们手持扫帚、夹子等清洁工具,分工明确,认真细致地清理每一处垃圾、杂物。在清扫过程中,志愿者还在社区显眼位置张贴环保标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居民传递环保理念。

7月3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星河守望者”天文科普与文化传承实践团前往南阳武侯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以浑天仪等古代仪器为切入点,对比东西方星官体系,详细介绍二十八宿与农耕文明渊源,还现场演示“立竿见影”实验,结合动画与互动问答,让孩子们理解天文与生活的联结,更融入“天宫空间站与古代浑天仪的科技传承”案例,展现千年科技跨越。(编审 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