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刘嘉斐)近日,我校农业工程学院河南省伏牛山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段建平博士课题组在柞蚕染色体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Achromosome-scale genome assembly of Antheraea pernyi (Saturniidae, Lepidoptera)” 以第一作者及南阳师范学院第一单位发表在分子生态学权威杂志《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中国科学院一区,影响因子7.049)。
河南拥有我国独一无二的优质一化柞蚕品种资源,资源优势极其明显,但研究利用不足。柞蚕高质量基因组数据的缺少,限制了柞蚕珍贵经济性状的分子解析及品种选育。该研究利用三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结合三维基因组辅助工具组装出河南省特色一化性柞蚕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基因组大小约720Mb,分布于49条染色体上。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在约100百万年前,柞蚕从与家蚕的共同祖先中分化而来,之后经历了染色体断裂、片段复制、转座子爆发等一系列特殊进化事件造就了今天的柞蚕。该高质量基因组为柞蚕品种保护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编审 张君明)
党委宣传部
20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