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点面源污染控制与检测分析科研团队在JMS及SPT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内容来源: 日期: 2025-04-28 09:19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赵东升 鲁菁 张君近日,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点面源污染控制与检测分析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分别以"The complex influence of membrane roughness on colloidal fouling: A dialectical perspective"和"Enhancing the filtration performance and antifouling ability of polyethylenimine-based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by doping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derivatives"为题在国际知名期刊JMSSPT上发表。

粗糙度是膜表面形貌的关键特征,但其对污染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膜表面粗糙度对污染的影响机制,提出了耦合碰撞、粘附与润湿性的框架。结果显示,亲水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可增强水合排斥势垒,减轻污染;而疏水膜则因粗糙度降低界面能垒,导致污染加重。膜的固有接触角、初始水通量及溶液离子强度显著影响粗糙度的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控制表面粗糙度可优化膜的抗污染性能,为膜的设计与运行提供理论支持。该成果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中科院一区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8.4)期刊上发表。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赵东升副教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南阳师范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

纳滤膜的低渗透性和易污染性限制了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本研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聚乙烯亚胺/杰夫胺纳滤膜。与原始膜相比,杰夫胺掺杂膜展现出显著改善的性能,包括增强的表面亲水性、较高的正电荷表面、增大的有效孔径、较薄的聚酰胺层以及更高的表面粗糙度。此外,由于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较低黏附能,最优配比的聚乙烯亚胺/杰夫胺膜表现出优异的抗污染能力。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该膜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可行性。杰夫胺掺杂策略为开发具有更高渗透性和更佳抗污染能力的纳滤膜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该成果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中科院二区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8.2)期刊上发表。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赵东升副教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南阳师范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

土木建筑学院秉承产-学-研协同育人理念,构建了以“三色嵌入”为特色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通过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有机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此次发表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了学院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点面源污染科研创新水平与人才培养成效。以上研究工作均得到了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No.242102321040)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emsci.2025.124014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eppur.2025.131618